
北京时间2017年12月26日,
明升Mansion88报道,今年自由球员市场的走向与往年大为不同。新的一年即将到来,不但顶级先发投手像是达比修有、艾里耶塔(Jake Arrieta)或重抱型野手马丁尼兹(J.D. Martinez)纹风不动,就连等而次之的终结者如戴维斯(Wade Davis)、霍兰(Greg Holland)也都乏人问津。反倒是过往一向不受人注目的后援投手们,突然成为各队血拼的抢手货,纷纷找到新的归宿。
更为神奇的是,这些一年顶多投六七十局的后援投手们不但被「大肆抢购」,拿到的价码也都令人眼睛一亮,平均年薪甚至突破千万。而且过去除了终结者外,后援投手多是一年一签的棒坛浪人,今年却摇身一变纷纷签下两年甚至三年的合约。在市场陷入低迷的寒冬中,后援投手的春天反而提早来临。
之所以出现这种疯狂追逐后援投手的异常现象,一方面当然是因为近年来牛棚调度的思维跟风气大为转变,尤以季后赛更为明显。从去年印第安人米勒(Andrew Miller)在季后赛燃烧手臂19.1局,到今年道奇莫罗(Brandon Morrow)被猛操14场都是典型的案例。再加上印第安人、洋基纷纷靠「铁牛阵」打出好成绩,并且在季后赛过关斩将。由此充份显现:现今的强队牛棚只有一个终结者已经远远不够,还得再拥有一群好用耐操的后援投手。
其次则是由于大联盟先发投手越来越「娇贵」,能够年年稳定出赛同时表现出色的一隻手就能数得出来——也不过就克萧(Clayton Kershaw)、薛则(Max Scherzer)、克鲁柏(Corey Kluber)跟塞尔(Chris Sale)这几位而已,甚至强如克萧这两年也免不了为伤所困。再加上最近两年重金礼聘巨投的球队像是签下普莱斯(David Price)的红袜、葛兰基(Zack Greinke)的响尾蛇以及奎托(Johnny Cueto)的巨人无一不吃到苦头,也让许多球队体认到:与其砸大钱把所有鸡蛋都丢进「王牌投手」这个篮子,不如分散风险,多签几个好用的后援投手才是正办。
就因为这些因素,过去不起眼的后援投手们才会在今年冬天摇身一变,变为炙手可热的主角。然而对比之下,却也不免令人想为其他位置的球员感到抱屈。例如同是自由球员,打出生涯年轰了28发全垒打的一垒手阿隆索(Yonder Alonso)最近也跟印人签下新约,但新东家付给他的两年1600万元价码,不论是合约长度或平均年薪,都还不如琵琶别抱转投洛矶的中继投手萧恩(Bryan Shaw,3年2700万)。
若以投球局数来看,这些后援投手们今年平均只投了63.2局,未来几年的平均年薪却高达742万美金,换算下来平均每投一局就有将近12万元美金入袋。反观许多先发投手每年在场上拼搏两百局,也不见得能够拿到两千万以上的年薪(现役投手中仅有14位平均年薪超过这个数字)。由此可见,大联盟的后援投手确实是「咸鱼翻生」了。
当然球队高层也不是凯子,不会不计代价地砸钱在这些投手身上。许多球队仍试图努力从砂砾淘出珍珠——事实上刚拿到千万年薪的莫罗就是其中之一。他今年原本没球可打,好不容易获得道奇一纸小联盟合约收留,没想到季后赛一战成名。但慧眼识英雄的道奇并没有跟他续约,而是选择相信自己的识人眼光,宁可再去寻找下一颗珍珠——他们最近刚跟今年下半季转中继的柯勒(Tom Koehler)签下一年两百万合约。也有球队选择另闢蹊径,像是响尾蛇花了两年六百万美金的代价签下前日职欧力士终结者平野佳寿,因为他们看好他凭藉犀利的速球与指叉球,有机会在大联盟生存。
自王建民在洋基连续两年投出19胜后,除了从日职转战大联盟的陈伟殷外,一直不曾有来自台湾的旅美投手能以先发投手的角色站稳大联盟。就连在小联盟一直担任先发投手的胡智为来到光芒也被定位为后援,不免让许多台湾球迷为之著急,更感叹何时才能像当年一睹另一位「台湾之光」的风采?
然而以现今大联盟的生态来看,与其身为先发投手的「牛后」,或许还不如成为牛棚的「鸡首」。不论是胡智为、王维中抑或是初尝大联盟先发滋味的曾仁和,也不论扮演哪种角色,只要能够持续努力不断进步,不但都有机会发光发热,更可能顺应时势,获得一份超越前辈的丰厚报酬。更多热点新闻尽在明升Mansion88 http://www.npqjy.com/